寒假结束,新学期伊始,孩子们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园,开始了紧张的学习生活。然而,经过一个寒假的“放飞自我”,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作息不规律等,孩子的眼睛还好吗?开学后,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家长和孩子应该怎么做?这份科学护眼攻略请收好!
重点是家庭监测,即在家里观察孩子有无凑近视物、喜揉眼、视物时间长的时候喜眯眼,或者孩子自己描述在视远时视物不清等。如果出现以上情况,请家长高度警惕孩子有近视的可能,要及时带孩子就医。另外,家长也可以在正规渠道购买视力表,按照要求的距离检测孩子单眼视力,大致评估一下视力情况。一旦发现孩子处于边缘视力(单眼视力≤0.8),或判读视力表困难时,同样要及时就医。1.学校监测:开学后孩子在看黑板时如果出现眯眼视物、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后喜揉眼、眨眼后诉视物清晰或者学习成绩下降,学校老师应高度重视,提醒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眼睛发育情况。2.学校干预:首先保证良好的视觉环境、坐姿、两堂课之间的小课间休息,以及每天在校期间至少1小时的户外运动。3.家庭干预: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应该是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而非课外班学习,以保证每天运动2小时的要求。最好进行一些有效的户外运动,比如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放风筝、跑步等。这里强调的重点是一定要保证有阳光的照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多巴胺的释放,增加眼球的营养及发育,避免眼轴快速增长。4.个人干预: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督促学生完成。在保证双光源的阅读环境基础上,遵守“20-20-20”护眼原则(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远的地方至少20秒)、3个“一”用眼姿势(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充足睡眠(学龄儿童保证8~10小时睡眠/每天)以及均衡的膳食营养。5.电子产品选择:尽量使用大屏幕、远距离的观看模式,最佳选择是清晰度高的投影仪,其他依次是电视、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不建议使用手机进行各种学习、游戏等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第一,正规机构配镜。一旦诊断近视,佩戴眼镜是基础。由于孩子睫状肌调节能力很强,医生一般根据裸眼视力、矫正视力以及散瞳验光后的综合结果,决定是否需要配镜,需要如何保证佩戴等治疗方案。临床上,散瞳验光后单眼屈光度数(等效球镜)≥-1.00D,或单眼裸眼视力≤0.6,建议全天配镜。 第二,做散瞳验光检查。散瞳的目的是完全放松孩子的睫状肌从而得到一个准确的屈光度数,或者是真实的远视储备数据。根据年龄不同、眼位不同由医生选择散瞳验光的方式。无论哪种方式对于孩子的眼睛均没有伤害,只要配合医生在规定的时间做好适当的紫外线防护即可。 第三,做眼睛发育检查。除了散瞳验光检查,医生还会综合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轴长短、角膜曲率、眼底等眼睛发育情况,给出适合孩子的治疗方案,以及今后用眼习惯的指导建议。目前针对近视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普通框架眼镜、离焦功能的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离焦软镜、药物治疗、中医治疗、近视治疗仪等,品种繁多,但不是越贵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以及疗效评价指标。除了近视眼镜,目前近视防控小组专家共识中提到0.01%阿托品滴眼液可以控制近视发展速度,尤其是对于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所导致的调节滞后,该药有较好的疗效。但在使用眼药前一定要在正规医院检查调节力、眼压、眼底、屈光状态、眼轴等,在医生明确可以使用前提条件下,自己在家中每晚使用,同时也要定期到医院就诊观察以上参数的变化。所有的治疗都是因人而异,也不是单方面、短时间起到作用的。家长们可以在改变不良用眼卫生习惯的前提条件下,由医生指导选择“1+1”或“1+2”的治疗方案来控制孩子近视的增长。近视治疗不可盲目“回避”,也不可“贪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治疗。连州市人民医院眼科主任费玉喜提醒各位家长:早期干预对于控制近视发展至关重要,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建立专属的眼健康屈光发育档案,连续跟踪、记录孩子的远视储备的情况和屈光发育过程,这有助于及时发现近视、远视、散光等视力问题,便于医生与家长一起制订个性化的近视管理方案,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干预治疗。部分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