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及腔内心电定位技术,为重症患者构建生命的安全通道!

2024-05-11

近日,连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在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合并腔内心电定位为患者林叔置入PICC导管,建立起安全的静脉通道,搭起了特殊“生命线”。

林叔身体严重肥胖,患有不典型ARDS及顽固性低氧血症,由于血管条件差,穿刺难度非常大。为减少林叔外周静脉穿刺的痛苦,保证各种药物和营养液的及时摄入和后续治疗的顺利,我院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在穿刺前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并向患者家属详细解释了置管的目的、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征得了患者家属的同意,决定为其进行超声引导下联合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及腔内心电定位技术。

置管前,莫晓琳护士使用超声行右臂贵要静脉探查,评估了血管的大小和穿刺部位,并测量了置管的深度。在置管过程中,她在超声血管显影下“一针见血”,导管送至目标深度后,导管尖端心电定位正确,随后予固定导管、给药。整个穿刺置管过程顺利,护士的技术娴熟,患者全程无不良反应。

目前,我院已多次开展超声引导下联合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及腔内心电定位技术,该项技术的成熟运用是我院护理学科专业发展的新突破,有效解决了患者液体管理、血管活性药输注、镇静镇痛等给药问题,将为众多血管条件差、化疗、危重症等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莫晓琳行PICC置管

 

PICC尖端腔内心电定位

科普知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方便刺激性药物等输注,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超声引导下联合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是目前临床上PICC置管的“黄金标准”。通过超声引导的帮助确定位置、深度以及穿刺部位,可显示置管血管解剖结构,全程可见、损伤小、定位准、大大提高了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对于临床中常见的肥胖、水肿、静脉血管条件极差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可解决这些难题。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Intracardiac Electrocardiogram,IC-ECG)是以中心静脉导管内导丝作为腔内电极,引出规律性的P波变化以指示导管位置的实时导管尖端定位技术。心腔内电图应用于PICC尖端定位有许多优势,其灵敏度及特异度高、置管准确率高、并发症少、使用成本低;在置管过程中准确指示导管尖端位置,缩短危重症患者因等候拍摄床旁胸片导致的输液延迟;降低因导管异位反复调管导致的血管损伤,减少调管后拍胸片增加的辐射暴露。此项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导管使用的及时性,为病情危重、肿瘤患者提供极大的便利,也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静脉输液服务。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腔内心电定位显像

 

科室简介

连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于2003年建科,目前设床位13张,负压病房一间,即将投入使用的新病区开放25张病床,病房配置了先进的医用吊塔,采用了国内最合理的布局及装备。科室技术力量雄厚,有中高级职称人员十余人,医护人员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室设备齐全,开展业务以器官功能支持为特色,如血液净化、呼吸支持、血流动力学监测等,覆盖当前重症医学所有领域,年收治患者近千人,支持我院大多数高新技术的临床开展,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在86%以上。

经过2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重症医学科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技术全面、服务精良的专科,是清远市重点专科、连阳四县的区域危重患者救治中心,影响力辐射到周边的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邻近县。

流量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