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动妇女节|致敬连州“医”线的她
2024-03-11
在医疗健康领域,“她力量”正在日益凸显。
她们有玲珑心,亦有凌云志;她们爱岗敬业,挑起重担;她们用专业而精湛的技能,用特有的细腻和柔韧,让医疗服务有了更多温度和温情。“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连州市人民医院,感受医者仁心、守护健康的巾帼风采。
妇科主任、产科主任、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朱丽英
用心守护妇儿健康
两年前,连州市人民医院迎来一名患有精神分裂症及高血压的特殊产妇。由于临分娩前病情发展,行为能力受限,产妇到了医院楼下却迟迟不愿入院配合治疗,潜在的危险如影随形。
“了解病情后,我们科室当班的几个医生马上下楼询问产妇的情况,门诊医生也很暖心地给她带了牛奶,同时联系市慢性病防治院精神病科医生,为产妇做心理疏导。”连州市人民医院妇科主任、产科主任、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朱丽英介绍,在医护人员长时间的耐心引导下,这名产妇安全到了住院部进一步接受治疗,后续顺利分娩,母婴平安。
连州市人民医院妇科、产科承担区域危急重症孕产妇救治的重担,宫外孕、休克、产后大出血、子痫等危重孕产妇抢救时常上演,朱丽英也多次参加了这些危重孕产妇的救治,迎接了一个又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朱丽英在1993年毕业后来到连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已有三十余年。除妇科、产科日常管理工作外,作为学科带头人,她还参与临床查房、门诊出诊、手术及带教、病例讨论、小讲课等,为科室培养妇产科专业人才。在妇产科这个特殊的医疗岗位上,她始终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从医理念,用精湛的医术和爱心去守护每一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
在朱丽英看来,一名好的妇产科医生,所需的本领仅靠在医学院的学习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通过实践慢慢摸索、积累经验,“一个医生的成长其实挺艰辛的,也是付出了很多,牺牲了很多自己的休息时间。”
女性的一生,从新生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育龄期、绝经过渡期、绝经期等,每个阶段都与妇产科息息相关。“希望通过我们医务人员的努力,再加上科普宣传,所有妇女在每一个年龄阶段都能够守住自己的健康、留住自己的芳华。”
儿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海燕
点亮患儿生命之光
在儿科,因为孩子大都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症状,且有时病情变化较快,更需要医生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经验,工作强度大、承担的风险高,这就需要儿科医生付出更多的耐心和责任心。
但在连州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海燕眼中,她对这份工作的热爱,要远大于她所要面对的困难。“看到小朋友治愈,会特别有成就感,我反而觉得工作真的是让我快乐的。”张海燕深有感触。
今年是张海燕成为儿科医生的第21个年头。本是湖北随州人的她,大学本科毕业后在网络大学生招聘大会上看到连州地下河、慧光塔的照片,这些美景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便来到了连州市人民医院应聘,与连州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披星戴月“连轴转”的不懈努力,她逐渐成长为科室的业务骨干,2014年开始担任儿科主任,也是当年连州市人民医院最年轻的科室主任之一。
连州市人民医院儿科承担着连州市及周边地区新生儿的危急重症救治工作,正是经过张海燕等医护们的努力,连州及周边地区更多患危急重症的小生命有了新的“生机”。
2017年,张海燕收治了一个出生时体重只有750克的27周早产儿。由于宝宝太小,状况很不稳定,呼吸也很困难,科室医护人员不间断地关注着孩子在保温箱里的情况,同时给孩子输营养液,病情出现变化马上对症治疗。在连续半年的精心护理后,她和同事们终于把这个宝宝从生死边缘抢了回来。出院时,孩子身体各项指标已恢复健康,后续也没有出现后遗症。
“要详细了解患儿的症状和表现。”这是张海燕一贯的行医准则。每次门诊坐诊,她始终身体力行,对患儿的症状和表现仔细了解确认,并做好登记随访。工作中,她对团队的要求也是认真仔细、一丝不苟,要及时地了解患儿的情况,例如对于病房有家属反映患儿发热等,医生一定要去床边观察、评估病情。
怎样成为一名好的儿科医生?张海燕认为,足够的爱心与精湛的医术二者都不可或缺,“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有责任心,同时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普通内科副主任医师黄颖妍
“滴定式评估”守出重症生机
呼吸机、监护仪此起彼伏的嘟嘟声,护士的奔走声、医生的交谈声……在ICU病房,医护不仅要能娴熟地操作重症设备,还需有极佳的病情变化识别能力,24小时随时响应,不间断守护患者安危。
2007年,黄颖妍从广东医学院(广东医科大学)毕业后来到连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开始在ICU病房工作至今。在这个需要很强心理素质与精湛医疗技术的岗位上,黄颖妍一干就是十多年,目前主要负责科室科教、院感、质控等管理,危重病人的三级查房,以及主持疑难病人、危重病人的抢救和病例讨论。
作为科室骨干,黄颖妍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她在连阳四县开展了首例“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优化了CRRT流程,大力推进了重症超声在ICU的应用。2023年,她带领重症医学科团队积极创建清远市重点专科并成功通过评审,目前正带领重症医学科团队积极筹备国家限制级技术“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开展。
2022年,一名三十多岁的患者因为重症肺炎,继发肝衰、肾衰、心衰、肺衰等多脏器衰竭住进ICU,患者血小板指标低下,病情极其危重。“当时我们建议患者转院,但是患者家庭困难,家属希望尽量在这里救治。”随后,黄颖妍和ICU团队为这位患者采取了抗感染药物、加强免疫支持等治疗措施,并用重症超声设备每天为患者做“滴定式评估”,进行液体管理。
“滴定式评估”,就是给予治疗措施后,要不停地评估、不停地调整治疗、不停地再评估。“我们的医生、护士时刻守在患者床边监护,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黄颖妍介绍,经过一系列的抢救治疗后,这名患者病情慢慢好转,血小板指标上升、各个器官功能逐渐恢复,一个多星期后转到普通病房,再过一个星期后康复出院,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相比普通病房,我更喜欢ICU的抢救氛围。这里有更高端的设备,按照各个流程去处理和抢救的话,病人也会更加安全。”黄颖妍始终将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她认为,作为ICU的一名医生,“虽然苦一点,但是也值得。”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