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有你,守护健康

2022-09-01

口罩背后,是他们心系患者的专注;白衣之下,有他们护佑健康的仁心。医师,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在漫漫从医路上,付出许多艰辛,只是为了唤醒患者生命的光亮。汗水是他们行医路上最美的见证,患者脸上的笑容是医师最终的期盼。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连州市医疗总院人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了解他们平凡岗位的辛苦与快乐,聆听他们从医之路的感悟与收获。

成维婷:新生命的“摆渡者”

今年7月,彭女士因“腹痛5小时伴阴道流血”到连州市医疗总院妇幼保健院就诊。经医生检查诊断,彭女士重度胎盘早剥,失血性休克,情况非常严重,必须立即进行剖宫产抢救生命。

成维婷。张晓欣摄

一场母婴救治的“生死时速”迅速启动。接到紧急会诊的通知,连州市医疗总院人民医院妇科、产科主任朱丽英立即与产科副主任成维婷前往妇幼保健院指导手术。“孕妇在术中累计出血2700毫升,情况危急。”回忆起当时情景,成维婷仍心有余悸。

到场支援的成维婷等医护人员紧急抢救后,将彭女士转诊到连州市医疗总院人民医院,经重症医学科、妇产科、输血科等多学科联合治疗,彭女士恢复良好,康复出院。

这样需紧急抢救产妇的情况,在连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并不少见。“不分日夜,孕妇要分娩时肚子痛、羊水破了,我们就需要随时准备接诊患者,处理各类比较紧急的情况。”在科室工作9年,成维婷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产科各类疑难危重病人的救治。

成维婷在查房。张晓欣摄

在成维婷看来,要做好妇产科患者救治工作,需要有毅力,更需要团队精神。“单靠一个人是不可以抢救成功的,每次抢救是要科室团队齐心协力,随叫随到。”她介绍,在平时,科室一般有两个手术班随时在线,遇到需紧急进行的手术时即可及时响应,合理分工,共同完成救治工作。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长期的临床工作实践中,对于患者和家属的询问,成维婷总是热情地解答,给予帮助。作为妇产科医生、两个孩子的妈妈,她说,“妇产科手术关系着产妇和孩子两个人的健康,家属有时候会很紧张,这就需要多理解他们的心情,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来沟通,多为患者和家属着想。”

谈及对今后的期待,成维婷说,“我们属于基层山区,高危、高龄产妇多,医疗水平与大医院有一定距离,希望通过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平台的合作,提高危机孕妇救治能力,更好地为妇女儿童健康服务。”她坚守在妇产科临床一线,以医学精神燃灯前行,用默默的付出书写着对妇幼健康事业的热爱。

杨志华:“医技进步永无止境”

2001年从黑龙江省牡丹江医学院毕业后,杨志华在“医路”上已默默走过了二十一年。在连州市医疗总院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她用妙手丹心保健康,无影快刀除病魔,为连州地区的患者送去了健康。

杨志华。张晓欣摄

日常中,除了查房、做手术、出门诊,杨志华在泌尿外科需处理前列腺增生、泌尿系肿瘤患者,以及尿毒症、尿源性脓毒血症等急重症患者。遇到患者出现紧急情况,她也需出外科创伤中心的急诊会诊。

杨志华在查房。张晓欣摄

杨志华介绍,在泌尿外科平常的诊疗中,常遇到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我们这里患者的结石都比较复杂一点,农村地区的患者多,结石如果停止生长了,患者也不来看,来治疗的一般都是肾功能有点受损了。”

对此,泌尿外科团队也针对患者特性,摸索总结出了相应临床医治路径。“对年龄小的患者,没有特别情况的都是按快速出院流程来治疗;老人家的话很多心肺功能不好,就要检查得更仔细,做详细的检查评估,尽量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因为越复杂的病,它治疗起来的并发症也越多。”

过去二十余年,杨志华深耕泌尿系统疾病领域,帮助了许多患者远离病痛。杨志华回忆,去年就诊的一位60多岁男患者令她印象深刻,这位患者已经是膀胱癌4期,来到医院时已出现贫血低蛋白等晚期肿瘤特性。“确诊后,我们安排他做了规律化疗和免疫治疗,待情况好转后行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尿流改道术,现在患者的病情好转。以前我们对晚期膀胱癌基本上没什么好治疗办法,这次患者病情好转,我们觉得很高兴。”杨志华说。

患者病情的好转,离不开科室医疗技术的发展。这些年来,在她的带领下,连州市医疗总院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迅速成长,目前已能熟练开展输尿管(软)镜技术、经皮肾镜技术、电切镜、腹腔镜等技术,在连阳地区率先开展腹腔镜肾切除术、腹腔镜肾根治切除术、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等,开创了许多本地区的“首次”。“现在基本上广州能开展的技术,我们科室都能开展。”杨志华介绍。

除专业技术上精益求精外,泌尿外科还与ICU、肾内科加强协作,提高尿源性脓毒血症、泌尿系损伤及急性梗阻性肾病等急危重症的抢救及治疗成功率。近几年,该科在尿源性脓毒血症治疗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患者的死亡率低至10%,患者的肾功能恢复率达80%,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医学知识及技术的进步永无止境。”杨志华说,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时刻牢记须具备“完备的知识基础、优秀的思维品质、有效的工作方法、和谐的相互关系、健康的身心状态”,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充实、更新自己的医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

潘新智:孜孜求索,追求精益求精

在网络平台上,潘新智给自己分享学习笔记账号的简介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和收集消化、肝胆微创、超声介入基础医学等各界大咖们宝贵的诊疗经验,分享给愿意学习和探讨的同仁,实现资源共享,共筑健康中国梦!”三十余年的从医生涯中,他是个“有思考”的医生,总在花时间琢磨总结,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此提高医疗技巧。

潘新智。张晓欣摄

潘新智是连州市医疗总院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同时担任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消化及消化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省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省肝脏病学会内镜诊疗专业委员会常委等。

潘新智在为患者进行手术。张晓欣摄

上午7点多出发去ICU抢救出血患者,接着查房,到专科门诊坐诊,再去外科术中定位,中午去影像科术前阅片,下午忙完日常诊疗后,又给外科84岁直肠Ca并肠梗阻置入肠道支架减压,再到ICU急诊止血……这是近日他一天的行程。日常中,他的工作也是像这样,紧凑、马不停蹄地开展,“很忙碌,也非常充实。”

由于身在基层医院,潘新智深深明白,要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才能做好消化内科医生这项工作。勤钻研、发专利、带队伍……潘新智不断学习深造,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团队,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基层医院要想跟得上先进的技术,必须要不断学习,练就过硬的本领。”

消化内科手术中总会碰到各种难题,为找到突破口,潘新智会在术后反复思考。“我有个写学习笔记的习惯,读书时就喜欢写笔记,后来参加工作之后,就经常写学习心得体会。”2016年10月,他创建了一个名为“子敬”的公益型公众号,将学习心得体会、笔记发在公众号上,至今已发布200多篇文章,获得超1.3万消化界人士关注。不少同行因阅读他的文章,受启发开展了新技术。

在消化内科从医多年,潘新智带领着科室发展技术,与最初相比,科室医疗技术也有了质的飞跃,“从原来内二区独立出来的消化内科,现在已经有一些技术已经达到省级水平了,比如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VD(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断流术)等新技术。”在追求医术精益求精的道路上,从未缺少他的汗水与身影。

彭卫平:“秉持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初心”

“我们应当秉承‘救死扶伤,减轻患者病痛’的初心,同时尽可能为当地群众减轻医疗负担。”诊疗过数以万计的患者,连州市医疗总院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彭卫平感慨道。“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他认为,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还应有为患者解除病痛初心和仁爱之心,唯有这样,才不负将健康甚或生命托付于你的患者。

彭卫平。张晓欣摄

今年46岁的彭卫平出生在江西,“当时医疗条件还不太发达,家那边的亲人、朋友看病比较难,患了病得不到很好的医治,有的甚至延误治疗,挺痛苦的”。这在他的内心植下了要当一名好医生、给患者解除痛苦的种子。

彭卫平在查房。张晓欣摄

2001年从赣南医学院毕业后,他来到连州市医疗总院人民医院,一身白大褂一穿就是二十余载。早期连州人医的透析治疗受各种因素限制,不论硬件设施,还是透析技术,与现在相比均有很大差距。“刚到医院时,还没有单独的肾内科,能用的只有不到5张床位和4台机血透机,还没有形成肾脏病一体化治疗。”彭卫平说。

2016年独立成科以来,在彭卫平主任带领下,连州市医疗总院人民医院肾内科逐渐发展壮大,“到现在已经有30张床位,血透机有52台。”科室团队也不断发展新技术和业务,目前可开展动静脉人工内瘘成形术(含人造血管),长期血透导管植入术,腹膜透析,经皮穿刺B超定位肾活检术,超声引导下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等,动脉瘤切除+内瘘再造术,引领着连阳地区肾脏疾病诊疗技术发展。

对于很多尿毒症患者来说,血液透析是一种有效的维持性治疗方法,患者需要不间断接受每周2次至3次的治疗以延长生命。但血透的费用高,经过报销后,一年也要2万元左右,“这对很多困难的农村地区患者来说仍是笔不小的费用,难以维持,我们对这些患者,会认真去为他们解读医保政策,办理特殊病种,达到低保条件出具相关医疗证明,对一些特别困难的患者申请社会救助等,尽可能减轻患者负担。”彭卫平说。

2016年,随着血透规模不断扩大,为更好地服务慢透患者,彭卫平主导并参与创建的“连州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顺利投入使用,目前年透析约3.6万人次。现在,他被清远市卫健局聘任为“清远市血液净化质控中心副主任”,并在2017年被选为清远市第五类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2020年被清远市卫健局批准成立清远市肾内名医工作室。

来源:南方+

流量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