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州医卫领域,有许许多多女性同胞,她们穿梭于医院门诊、病房、手术间或走道里,她们可能是医生,也可能是护士。她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用专业、耐心和爱心诠释着“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为守护患者的健康默默奉献。在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进连州市人民医院,聆听三位女性医护人员的故事。
白英连:用温柔与坚韧筑牢患者健康防线
2023年除夕,当人们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悦中时,连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却迎来了一场生死考验。一位患者因气管被异物(猪肝)堵塞,出现严重呼吸衰竭,生命垂危。呼吸内科副主任白英连接到会诊通知后,迅速赶往现场。面对高风险和设备限制,她果断采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并在床边进行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她耐心地将异物一小块一小块地钳取出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白英连对医生这一职业的热爱,源于幼年时期心底那份纯粹的敬仰之情。这份初心,激励着她在医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多年来,她勤奋刻苦、坚持不懈,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她不仅在临床工作中表现出色,还积极参与教学与科研活动。作为科室教学专员,她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的规范化建设中。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有效提升了医生的带教能力。她的努力得到了广泛认可,荣获医院第一届教学竞赛一等奖。

在科研方面,白英连也是勇挑重担,她主持的科研项目《综合肺康复治疗改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在科室广泛开展,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呼吸症状和生活质量。她还积极参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对照评审标准逐一落实工作,完善了科室设施和诊疗流程。2023年9月,科室顺利通过了国家PCCM规范化建设评审。在白英连的16年从医经历中,有一件事令她印象深刻。有一位患者,从她刚到这个科室就开始找她看诊。每次就诊,患者都特意要求护士安排白英连为其诊治。起初,白英连十分疑惑,自己资历尚浅,为何患者如此信赖?直到后来,患者告知,原来是因为白英连给人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看到她就仿佛看到了自己贴心的女儿。原来,这位患者是一位单亲妈妈,独自抚养孩子的生活充满了艰辛。有一次看诊时,白英连留意到这一情况,便关切地对患者的孩子说道:“妈妈一个人照顾你很不容易,你要好好孝顺妈妈呀。”这句看似平常的话语,却如同一股暖流,直抵患者的内心深处。尽管白英连自己早已将此事抛诸脑后,但患者却始终铭记在心,这份温暖成为了她生活中的一股力量。这件事让白英连深刻体会到,真正从内心去关心患者,能给予他们莫大的温暖与安慰。或许,这种细腻入微的关怀,正是女性医务工作者与生俱来的特质,是她们在医疗工作中独特的优势。近期,流感病毒来势汹汹,肆意蔓延,科室的工作量陡然增加,任务变得异常繁重。然而,白英连和同事们毫无怨言,毅然坚守在岗位上,日夜奋战,全力以赴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健康。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白英连想对同行的女性医护人员说出心里话:“我们既拥有如水般的温柔,又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希望我们能用这两种宝贵的品质,为患者筑牢健康防线,守护他们的幸福安康。” 李水燕:绽放在普外领域的铿锵“医花”

记者见到李水燕时,她刚刚结束一台手术,略显疲惫却难掩专注。利用这短暂的间隙,她接受了采访,而采访结束后,还有下一台手术在等着她。李水燕是连州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唯一的女医生。普通外科的病种复杂,急诊手术繁多,工作强度之大不言而喻。她告诉记者,当天她已经排了6台手术,而在手术高峰期,一天多达十多台手术是常有的事。
李水燕来自连南,连州、连南都属于偏远的粤北地区,这里的百姓都是她的服务对象。她坦言,这份工作确实辛苦,常常在半夜接到急诊手术的通知,无论外面是狂风暴雨,还是严寒酷暑,她总是毫不犹豫地奔向医院。在她心中,“救人要紧”这一信念坚如磐石,支撑着她默默承受,从不抱怨劳累。一直以来,李水燕对外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动手能力也很强。她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爱心,守护着周边人民的健康,成为普通外科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2019年,李水燕进修乳腺外科专业后,将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疗系统化、规范化,并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如乳腺癌保乳手术、乳头乳晕整形术等。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治疗效果,更让患者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得到了更好的照顾。她不仅为患者进行手术和治疗,还提供心理辅导,增强患者抗癌的信心。工作中,李水燕专门建立了乳腺癌病友群,免费解答患者问题,减少患者奔波之苦。她认为,医生不仅要治疗疾病,更要关心患者的心理健康。她常常在群里分享健康知识,鼓励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李水燕还特别呼吁大家关注乳房健康。她提到,临床上,很多乳腺癌患者最初都是从小结节开始的,但由于人们缺乏重视,往往忽略了这些早期症状,最终导致病情恶化,给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而且,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跨度很大,从年仅十岁的小朋友到 86 岁的老人都有。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重视乳房健康,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李水燕用她的专业和爱心,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健康。
范爱珠:用耐心与专业守护透析患者的“马拉松”

每天早上7点半,连州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便开启了一天的忙碌时光。开机、自检、冲管、排气、穿刺、引血、上机……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患者的透析时间和效果。因为环环相扣,所以每一步都至关重要。这间宽敞的透析室内,整齐排列着 54 台机器,它们承载着三百多位患者的健康希望。
范爱珠,便是穿梭在这些机器与患者之间的一名护士。自 2005 年从学校毕业后,她便踏上了临床护理工作的征程。2013 年,范爱珠将精力聚焦于血液透析专科护理领域。经过多年的磨砺与钻研,她熟练掌握了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等专业技术,尤其在处理危重症透析患者的突发状况时,总能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沉稳的心态,化险为夷。她用精湛的技术,诠释着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也赢得了患者们的信任与依赖。

一袭白衣,默默无言,虽不总是光芒万丈,却总是温暖有光。去年11月,血液透析室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两百斤的体重使这位患者的血管难以辨认,为穿刺增加了难度。起初,为他进行穿刺时,医护人员还需借助 B 超的辅助才能完成。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范爱珠凭借过硬的技术,成功地为这位患者完成了穿刺。此后,患者每次都指定范爱珠为他穿刺。他坦言,之前穿刺总是不顺利,让他心里产生了害怕和抗拒的情绪。而范爱珠的成功穿刺,不仅减轻了他身体上的痛苦,更给予了他心理上的安慰。与普通患者不同,血透患者的透析之路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从患者进入透析室的第一天起,护士们就要日复一日地守护和陪伴。范爱珠深知,透析患者不仅要面对身体的痛苦,还有巨大的心理压力。她总是耐心地与患者沟通,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她相信,护士不仅要护理患者的身体,更要温暖他们的心。血液透析中心的工作强度极大,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需要每周进行二至三次透析治疗,节假日也不例外。每逢除夕,范爱珠和同事们常常在清晨6点就开始工作,只为赶在18点前结束治疗,让患者能回家吃上年夜饭。小长假期间,患者因饮食不当导致急诊透析次数增加,工作量也相应增大。但范爱珠从未抱怨,她笑着说:“能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我们累并快乐着。”血液透析室的工作只是冰山一角,尽管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范爱珠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