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毫米早癌“潜伏”食管! ESD技术精准清除
2025-10-10
近日,52岁的吴叔(化名)因“上腹不适”前往连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经胃镜检查,医生在其食管中段发现一个“不起眼”的病灶,经活检后证实为食管原位鳞状细胞癌。消化内科团队给患者实施内镜下食管黏膜剥离术(ESD),以微创技术为患者根除食管早癌。
据了解,吴叔有长期吸烟和饮酒史,此次因上腹部不适前来就诊,食欲及大小便均正常,没有任何吞咽不顺畅等食管肿瘤症状。在为吴叔进行胃镜检查时,内镜室的王春芳医生非常细心,不仅排查了胃十二指肠的疾病,还在食管中段发现了一个直径约8mm微隆起病灶,表面不光滑,通过高清放大染色内镜观察病灶微表面结构,微血管结构存在异型改变。随后,取下的组织经过活检证实,这个小病灶是食管鳞状上皮有级别异型增生(原位鳞状细胞癌)。
消化内科主任潘新智与患者进行了充分病情沟通后,为其实施了食管黏膜下剥离术(ESD),完整地切除了肿瘤,ESD手术实现根治性切除!术后无需放、化疗,只需定期复查胃镜即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目前已康复出院。
我院消化内科主任潘新智表示,团队一直秉持中国工程院李兆申院士提出的“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的理念,认真对待每一例胃肠镜检查。他特别提醒:“消化道早癌最大的症状就是没症状,没有典型症状”,建议年龄超过40岁的人群,无论是否有症状,都应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做到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延伸阅读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一种微创治疗技术,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和早期消化道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在消化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将病变黏膜从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的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先对患者进行麻醉,然后插入内镜,找到病变部位,通过高频电刀在黏膜下层进行切开和剥离,将病变组织完整切除。与传统手术相比,ESD具有创伤小、患者可接受多个部位多次治疗、使医生获得完整的组织病理标本分析、对于面积较大且形态不规则或合并溃疡、瘢痕的肿瘤切除率高、复发率低等优点。
消化内科简介
连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成立于2016年4月,拥有一批技术精湛的专业团队,2023年被评为清远市临床重点专科。现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6名;内镜护士6名,技术骨干均到过省级三甲医院进修消化内镜诊疗等技术。消化内科由住院病房、内镜室、专科门诊组成,病房有病床34张,消化内科能开展对消化系统急症、重症、常见病、多发病做出规范诊断与治疗,包括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应激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胆囊炎、胆总管结石、急性重症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缺血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内痔出血、内痔脱垂等。2022年12月由消化内科团队筹备组建成立连州市医疗总院消化道出血中心,为消化道出血患者提供快速、高效、标准化救治流程,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造福连阳地区患者。
消化内镜室拥有富士7000操作系统一套,富士超声内镜9000主机一套,奥林巴斯290操作系统一套,宾得i5000主机一套,带附送水染色放大胃镜2条,放大肠镜2条;带附送水高清胃镜3条,肠镜3条;标清胃镜2条,肠镜1条;十二指肠镜1条,经鼻胃镜2条,超声内镜2条,胶囊内镜操作系统1套以及爱尔博高频电刀、碳-13呼气检测仪等先进的诊断治疗设备。能开展省级三甲医院重点消化专科开展的“四E”技术,包括:急诊内镜下止血、异物取出、内镜下息肉治疗(圈套摘除术及电灼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消化道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超声内镜(EUS)、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套扎、硬化、组织胶栓塞治疗(ESVD)、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内镜下鼻胆引流管插入、内镜下胆管支架置入术(ERCP)、消化道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肝脓肿穿刺引流术、空肠营养管置入、内痔硬化及套扎术、大肠憩室内粪石取出术、阑尾炎内镜下治疗术等三、四级内镜微创手术,填补了连阳地区多项医疗空白,提升了县域医疗服务水平,为实现“大病不出县”提供了保障。